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carlett Xu

【看音樂・聽美術】100多年前在中國最長時間的法國外交官教妳“聽藝術”

【看音樂・聽美術】這個系列主題所針對的範圍比較廣,內容方面還是可以從多角度出發去論述。上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日本平面設計師杉浦康平和作曲家武滿徹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分析了平面設計與作曲的一些關系。小編作為音樂專業,想以音樂為主題來進行作品分析,所以【看音樂・聽美術】中都會以音樂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各種藝術作品。

保羅-路易-夏爾-馬裏·克洛代爾(法語: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漢名高樂待(福州時期)、高祿德(天津時期),法國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外交官,1895-1909年在中國(清朝)擔任領事。
之後也在日本擔任領事,其姐姐卡米耶·克洛代爾是雕塑家。

CLAUDEL, Camille The Waltz c. 1895 Bronze, height 43 cm Musée Rodin, Paris
卡米耶·克洛代爾的雕塑作品「華爾茲」

法國詩人兼劇作家保羅·克洛代爾 (1868-1955) 的美術評論集《L'Œil écoute》中,以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來說明「用眼睛培養智慧的同時,也要豎起耳朵」。

我們可以通過「靈魂的聽覺」,換一句話來說可以用「外在超越」的概念去融入對作品的評價與創作。

當我們評價或者是創作一部作品的時候,可能需要沈浸其中去尋找如何與他人產生共感的態度。

這似乎與音樂被接受的方式有共同之處。同樣意味著聽懂音樂也是根據「耳朵」所產生了內在聯系。


-音樂和美術-


保羅・克洛代爾對音樂和美術的觀點,給小編了一些靈感,作為音樂生,我曾經還是比較羨慕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達感情,比如繪畫,可以用視覺的沖擊力與他人產生共鳴。也許這就是「隣の芝は青い」「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別人的飯香」。

同樣許多繪畫家對音樂也抱有無盡的著迷與渴望。人們往往會尋找自己沒有的東西,但美術中不具備的特點有什麽呢?藝術家們又為什麽會被音樂吸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簡單描述一下美術和音樂的區別。

Hieronymus Bosch,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Museo del Prado, Madrid
耶羅尼米斯·博斯《人間樂園》中的其中一個部份

美術和音樂可以分為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但還有其他幾種方法可以將其分類。除了上述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區分外,普遍我們還可以將它們分成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以相對對比的概念進行了區分。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

德國詩人和思想家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Gottholt Efraim Letssing(1729-1781)在其著作《拉奧孔Laokoon》(1766 年)中將繪畫和雕塑等視覺造型藝術定義為空間藝術,並將文學和詩歌定義為一定的時間藝術與展開的時間藝術有所不同。

Laocoön and his sons, also known as the Laocoön Group. Copied from the original (ca. 200 BC) by the three Rhodian sculptors Agesander, Athenedoros and Polydorus.


什麽是時間藝術,在希臘神話中詩歌和音樂的女神繆斯(Musa,Musai)她們代表了通過傳統的音樂和舞蹈、即時代流傳下來的詩歌所表達出來的神話傳說。赫西俄德在其《神譜》說,她們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提坦女神的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所生育的9個發束金帶的女兒。掌管著詩歌、音樂、悲喜劇、舞曲、歷史、天文等,他們都具有推移時間的屬性,也具有時間或者運動有關的學識。

Jan van Balen Apollo und die Musen

通過使用不同材料和手段的藝術創作,比如繪畫或雕塑,都是在空間中不可改變的「靜止藝術」。另一方面,比如歌詞等非具體(抽象)的語言性質,無法清楚地描述具體內容所構成的非物質性聲音是音樂的一個特征,隨著時間不斷變化而形成的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運動的藝術」。

就音樂而言,其獨特的性質就是在流動的時間中,自己創造時間。因此音樂就是最好的時間藝術,甚至也是說音樂就是時間。這樣一來,作為空間藝術,造型藝術的美術和作為時間藝術的音樂,似乎在本質上是不相通的。

然而,盡管存在這些差異,在音樂廳和博物館誕生之前,在各種儀式、教堂等宗教場所和節日慶典等空間中,美術與音樂是共存、相輔相成的。藝術家受到不同藝術領域的影響,從中汲取靈感創作作品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莫德斯特·穆索爾斯基(1839-81)根據畫家朋友對展覽的印象以繪畫為基礎創作了《圖畫展覽會》(1874)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Orchestra
指揮Mariss Jansons馬裏斯·揚頌斯
演奏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保羅・欣德米特(1895-1963),根據16世紀德國畫家格呂內瓦爾德(?~1528)的《伊森海姆多面折疊祭壇畫》(c.1511-15)創作了交響曲《畫家馬蒂斯》(1934)。


The first view of the altar: St. Sebastian (left), The Crucifixion (central), St. Anthony (right), Entombment (bottom)

Paul Hindemith - Mathis der Maler
指揮 Jascha Horenstein

演奏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 (1873-1943) 的交響詩《死之島》(1909),其靈感來自阿諾德·勃克林(1827-1901) 的《死之島》。

Die Toteninsel

Sergei Rachmaninov - Isle of the Dead
指揮Sir Andrew Davis安德魯‧戴維斯
演奏Royal Stockholm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

在美術中,尤其是西方繪畫中,繪畫與音樂的比較自古就有各種討論。但自浪漫主義以來,音樂戲劇性地擺脫了模仿自然的創作原則。作為更加自由,更加感性層面的方式被藝術家認為是最能豐富表達的理想創作方式。而到了 20 世紀初,音樂成為抽象繪畫的典範,並為畫家們提供了各種線索。正如 19 世紀英國作家華特·佩特(Walter Pater) 所說,以繪畫為代表所有的藝術都對音樂的創作原理有著共同的欽佩。

華特·佩特
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