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音樂・聽美術】這個系列主題所針對的範圍比較廣,內容方面還是可以從多角度出發去論述。上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日本平面設計師杉浦康平和作曲家武滿徹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分析了平面設計與作曲的一些關系。小編作為音樂專業,想以音樂為主題來進行作品分析,所以【看音樂・聽美術】中都會以音樂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各種藝術作品。
保羅-路易-夏爾-馬裏·克洛代爾(法語: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漢名高樂待(福州時期)、高祿德(天津時期),法國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外交官,1895-1909年在中國(清朝)擔任領事。
之後也在日本擔任領事,其姐姐卡米耶·克洛代爾是雕塑家。
CLAUDEL, Camille The Waltz c. 1895 Bronze, height 43 cm Musée Rodin, Paris
卡米耶·克洛代爾的雕塑作品「華爾茲」
法國詩人兼劇作家保羅·克洛代爾 (1868-1955) 的美術評論集《L'Œil écoute》中,以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來說明「用眼睛培養智慧的同時,也要豎起耳朵」。
我們可以通過「靈魂的聽覺」,換一句話來說可以用「外在超越」的概念去融入對作品的評價與創作。
當我們評價或者是創作一部作品的時候,可能需要沈浸其中去尋找如何與他人產生共感的態度。
這似乎與音樂被接受的方式有共同之處。同樣意味著聽懂音樂也是根據「耳朵」所產生了內在聯系。
-音樂和美術-
保羅・克洛代爾對音樂和美術的觀點,給小編了一些靈感,作為音樂生,我曾經還是比較羨慕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達感情,比如繪畫,可以用視覺的沖擊力與他人產生共鳴。也許這就是「隣の芝は青い」「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別人的飯香」。
同樣許多繪畫家對音樂也抱有無盡的著迷與渴望。人們往往會尋找自己沒有的東西,但美術中不具備的特點有什麽呢?藝術家們又為什麽會被音樂吸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簡單描述一下美術和音樂的區別。
Hieronymus Bosch,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Museo del Prado, Madrid
耶羅尼米斯·博斯《人間樂園》中的其中一個部份
美術和音樂可以分為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但還有其他幾種方法可以將其分類。除了上述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區分外,普遍我們還可以將它們分成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以相對對比的概念進行了區分。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
德國詩人和思想家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Gottholt Efraim Letssing(1729-1781)在其著作《拉奧孔Laokoon》(1766 年)中將繪畫和雕塑等視覺造型藝術定義為空間藝術,並將文學和詩歌定義為一定的時間藝術與展開的時間藝術有所不同。
Laocoön and his sons, also known as the Laocoön Group. Copied from the original (ca. 200 BC) by the three Rhodian sculptors Agesander, Athenedoros and Polydoru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