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carlett Xu

【看音樂・聽美術】創作貝多芬雕塑的藝術家也應該很懂音樂吧?

已更新:2023年6月16日

2020年這一年是德國雕刻家・版畫家馬克斯·克林格爾(Max Klinger)的逝世100周年紀念,創作的貝多芬紀念雕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該作品在1902年展出當下引起公眾不小憤怒,但也稱得上藝術結合的靈魂表達。更巧的是2020年也是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年紀念。結合這一背景,小編試著以自己的方式給大家介紹一下,雕刻家・版畫家馬克斯·克林格是如何“看懂”音樂的。

馬克斯·克林格爾(Max Klinger 1857年2月18日-1920年7月5日)是德國象征主義畫家和雕塑家。是一位獨特,多產且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主要因其現代主義繪畫風格,而受到崇敬。他的藝術影響了廣泛的 20世紀畫家 ,特別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Giorgio de Chirico,Salvador Dali和Max Ernst。
他最欣賞戈雅和門采爾的蝕刻版畫,所以自學成為一名出色的蝕刻版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個系列蝕刻版畫《關於尋找一個手套的釋義》

Place from 'Paraphrase on the Discovery of a Glove', pub. 1881, 1878

(washed Indian ink and pen on paper)



貝多芬的紀念雕塑
多才多藝的克林格爾在彈鋼琴的時候產生了這個作品創作想法。在1902年,作為分離派的名譽成員克林格爾在維也納分離派第十四屆展覽中,大型貝多芬雕塑在展覽會場中心熠熠生輝,向這位偉大作曲家致敬並表達了他對藝術、空間和體驗的思想,因此成為該展覽中訪問量最大和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Jahr 1902.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Statue von Max Klinger (1857-1920).Sezession (Verein).创作中的照片



克林格爾選擇了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雪花石膏、青銅、象牙和琥珀。貝多芬被描繪成壹位裸體的奧林匹克之神。貝多芬坐在裝飾華麗的寶座上,身體前傾。一只象征著太陽神的老鷹,蹲在他的腳邊。貝多芬雙手緊握,神情專註而充滿活力。貝多芬的腿被古代神話中神的大衣遮蓋並穿著古代神話中的涼鞋,賦予了整個雕塑作品的活力和氣勢。

但觀眾對雕塑的反應是分裂的,克林格爾也受到嚴厲批評。貝多芬作為最受尊崇為音樂之父,卻讓克林格爾描繪成赤身裸體,讓大多數評論家認為克林格爾對貝多芬的解釋令人困惑,甚至令人反感。

其中一位寫道:“分離派贊揚克林格爾的貝多芬雕像是一種‘敬意’。. . 明確無誤地表明,對於貝多芬來說,沒有比將他置於澡堂中央更大的榮耀了”(Celenza,„ Musik und die Wiener Secession: 1897–1902 “, 210)

一些學者認為,在寶座後面出現的聖經場景與穿著的服飾都將貝多芬描繪成傳道者聖約翰。

雖然受到各種爭議,對於當今的確實是一件偉大的作品了。


版畫作品
克林格爾以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的樂譜為基礎創作了系列版畫傑作《勃拉姆斯幻覺作品》表達了對偉大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敬意。並指出詩歌(歌詞)和繪畫(版畫)等各種藝術統合的創作思想,表現了印刷藝術和音樂藝術的融合。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Opus XII, Brahms Phantasy, 1894.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勃拉姆斯創作的op.116《勃拉姆斯幻想曲》,並結合克林格爾的版畫“看音樂・聽美術”吧,能不能感受出其中畫面的意境呢?

- Composer: Johannes Brahms (7 May 1833 -- 3 April 1897)

- Performer: Grigori Sokolov

- Year of recording: 2010 (Live in Heidelberg, Germany)


00:00 - 1. Capriccio in D minor

02:45 - 2. Intermezzo in A minor

07:03 - 3. Capriccio in G minor

10:59 - 4. Intermezzo in E major

19:16 - 6. Intermezzo in E major

23:04 - 7. Capriccio in D minor
該曲由3首隨想曲和4首間奏曲組成。隨想曲具有熱情的性格,而間奏曲則具有夢幻般的性格。

該曲集是勃拉姆斯59歲晚年的第一個小品集,創作於1892年。許多都是以三部曲式所構成。作曲技法精煉與演奏技法恰到好處。成熟的作曲技巧也透漏出勃拉姆斯晚年的孤獨和無奈。

第一首是熱情的誒小調作品,標記為 Presto,風格有些接近李斯特的感覺。

第二首a小調間奏曲,開始為3/4拍並有意的回避三拍子的感覺,而之後中間部分到清晰的 3/8拍。

第三首g小調隨想曲回歸第一首的熱情氣氛。中央部分分為三聲部,四分音符三連音營造出節奏自由的感覺。這首曲子代表勃拉姆斯晚期作品的風格而聞名。

第四首間奏曲的格式很不尋常,勃拉姆斯偏愛變奏。開頭的兩個零碎動機意義重大。兩個主題(A和B)之間交替,以不同的形式反復。在A的變形之後,一個新的主題 (C) 開始主導。

第五首間奏曲的和聲與對位法非同尋常。通過不發出強拍,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動機都是垂直對稱的。

第六首,再次標記為間奏曲,讓人想起宮廷小步舞曲的一些特征。帶有舒緩氣氛的曲子。

第七首d小調隨想曲的開始卻在D大調結束。左右手反方向進行,令人印象深刻。


7 次查看0 則留言

Bình luận


bottom of page